2020年10月29日上午,商学院企业史研究所举行新学期第二次研究生经典研读报告会暨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本次研读活动的有经济史专业2018级、2019级、2020级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MBA专业硕士研究生。企业史研究所所长熊金武副教授、副所长陈芑名博士,以及李晓教授和巫云仙教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本次读书报告人有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易澄和窦艳杰、2020级硕士研究生余镐和易鑫。研读分享的经典著作包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纪尧姆·海林格的《市场设计:拍卖与匹配》,以及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图1 参加线上经典研读报告会的师生
在本次经典研读过程中,四位同学就所阅读的经典之作,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易鑫同学分享了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读书体会。他梳理了该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以来财富的概念,从分工与专业化、土地资本和劳动、国家治理和产业政策、重商主义及其政策、“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职能定位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国富民强的原因;李易澄同学谈阅读《有闲阶级论》的收获,他从有闲阶级的界定及其具体内涵出发,认识到知识的有闲可以使有闲阶级完成对社会政治和法律上的掠夺性,而这种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制度是由人的思想而决定的,而制度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而优胜劣汰;余镐同学结合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拍卖理论,分享纪尧姆·海林格的《市场设计:拍卖与匹配》的阅读感悟,认为拍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机制。拍卖是竞争性的,而不是垄断性的。拍卖的这一特点使其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学好拍卖理论需要个人有很好的理科思维,同时要充分了解市场;窦艳杰同学分享了阅读费孝通《江村经济》的收获,她从土地问题、城乡关系和妇女问题分析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认为该书的研究方法具有社会学取向的特点,也是微观社会分析的典范之作。建议企业史研究也必须注重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深度访谈与调研、抢救性口述方式积累鲜活的企业史案例,并且要学会甄别媒体报道的误区,去伪存真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师生交流和点评环节,老师们就经典阅读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如何阅读经典?李晓老师认为,首先要选好经典,阅读书籍的选择跟个人的价值判断紧密联系,要多读经典书籍,拒绝学术垃圾。其次是如何才能既“走进经典”,也能结合现实而“走出经典”,即对于经典既要深入进去,还能走得出来,走进去就是阅读经典前先读目录,了解全书的逻辑体系,建立整体的全局观,将经典书籍的内在逻辑贯通。走出来是要跳出经典书籍,多对照其他大家的观点,来突出经典书籍的特点,同时我们要结合现实,将现实跟经典结合起来。最后是一定要读真经典,既要有面,也要有点,点面结合。
二是怎样才能读懂经典。巫云仙老师指出,经典的书要多读,经典阅读一定要完成三个过程,即第一遍要从薄读到厚,不懂的地方要停下来查清楚,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理论背景、代表人物,从而触类旁通;第二遍则要从厚读到薄,在解构原著的基础上,要学会用自己的逻辑对内容进行建构,第三遍再从薄读到厚,重在理解和应用,慢慢去咀嚼和品味经典,领会其中的魅力。
三是经典著作的经世致用与思维训练。陈芑名老师认为经典具有一般性的特征,不会过时,且对目前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可以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她鼓励同学们要多读书,广泛涉猎各种著作,了解其主要思想,再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兼听则明。认为阅读书籍要结合我国的主要矛盾和时代背景,学习经典著作的逻辑分析方法,这样可能会得出跟书本不一样的结论,更加有利于我们思维的训练。
四是经典著作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训练。熊金武老师以中国农村土地问题为例,认为学术研究要注重调查和研究,要有独立精神,对权威学者要有自己的想法,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这就是学术创新。巫云仙老师则认为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对今天正处于历史巨变十字路口的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研究很有意义。中国传统的农村正在消失,农村空心化的问题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费孝通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助于研究和观察中国农村的巨变现象。2018级黄婷婷以《江村经济》为例,提出用社会学角度来考虑农村妇女的权利和农村发展问题,2018级胡李蒙认为经典著作的研读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在金秋十月的京城,企业史研究所师生齐聚“云上”,共同品读经典,碰撞思想火花,充满喜悦和收获感。
文/企业史研究所:易鑫
图/企业史研究所:窦艳杰